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俗世中的上帝


作基督徒的難處
作為一位基督徒到底是簡單還是困難?這個問題似乎本身就不太好回答,例如:善意的謊言可以說嗎?如果這個善意的謊言關係著一個人的性命,該怎麼辦?而惡意的實話可以說嗎?如果這個惡意的實話關係著自己的前途、甚至自己的性命,該怎麼辦?

俗世中的上帝與生活中的信仰
顯然,要作一位符合信仰規條的基督徒,可能不真的那麼簡單,他必須隨時去面對如何在生活中落實信仰的挑戰!但生活中有沒有哪些部分是可以與信仰切割的呢?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曾說過一個觀念:神聖和世俗的分別!不是地點的關係,也不是事工的分別,單單是在於信心!意思是說不是讀聖經、來教會就代表著神聖,吃飯、工作便是世俗,而是當我們學習用信心來領受的時候,吃飯、工作也是很神聖的事情!因為我們的生活就是信仰的一部份。因此剛剛這些問題之所以會是問題的原因,正是由於我們在信仰中生活,並且我們的上帝就是俗世中的上帝!祂不是坐在天上,袖手旁觀的上帝,祂乃是與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活,甚至這塊土地、這個社會都有著親密關係的上帝。為此,我們的信仰也應該是實際、能夠真實展現於生活的信仰!

信仰下的抉擇
在這個意義上,作為基督徒最感艱辛的事情,就是在生活中作出適切的決定!亦即到底怎麼作才合於信仰?才是對的?有沒有一套可以以之為評判的準繩?二十年前,美麗島事件發生,正當很多黨外人士被抓,情勢萬分危急的時候,高俊明牧師決定幫助當時已受通緝的施明德先生。他在回憶錄中指出,他並非不清楚這其間的危險,也深切知道這違反了當時的法律,然而在禱告的過程中,他深刻體認只有和被壓迫的人站在一起,為著受苦的人來捨命,才是基督徒應該展現的信仰。不過,從聖經的律法來看,高牧師犯了不少的誡命:包括說謊話、作假見證、因著下監無法孝順父母等等,可是大家都認同高牧師這樣的作法,甚至認為這是基督徒的楷模,為什麼?

處境化的信仰判斷
其實這就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所提起的觀念:無論作什麼事情,都要為著榮耀上帝來作,而且所做的,還要能夠益於眾人!用華語來說,就是「榮神益人」。這是一種處境化的判斷,依據當時的個別情形,做出個別的處理方式!因此回頭看高牧師的這個例子時,我們要學習從他特別的情境下去看:當時高牧師面對施明德先生的事件,若沒有幫忙,雖然可以保護自己的生命,可以繼續孝順父母,但這樣的作法明顯衝擊著「愛厝邊親像自己」的信仰原則,再來,高牧師擔任總會的總幹事,代表著台灣長老教會,在他被抓走後,若能照實講,當然可以維護信仰上的清白—沒有說謊!不過卻可能會讓更多的人遭受不公義的迫害。所以整體看起來,高牧師的處理雖然明顯和信仰原則有衝突,但他的決定確實有把握住信仰的核心精神,就是「榮耀上帝,益於眾人」!

生命所承擔的決定
在現今越來越複雜的社會,已經很難將信仰的界線劃的清楚!我們沒有辦法寫出一份標準的規定,說這樣可以,那樣不可以!我們所可以作的,僅只是將信仰的精神~「榮耀上帝,益於眾人」把握住,用生命來承擔所做出來的決定!或許這個決定會讓自己受傷,甚至會影響自己未來的前途,但我們相信,這個決定必然是平安的決定!(06.07.30)

1 則留言:

牽引‧跟隨 提到...

我突然想起我的作文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