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Stellenbosch,我住的地方


我好像還沒有在部落格裡詳細介紹這裡的生活喔?

我現在唸書的地方叫做Stellenbosch,是位於南非開普敦近郊約半小時車程的古老小鎮。由於是大學城的形式,整個城鎮的人口以學生居多。甚至,這約莫四萬人的學生數,往往讓寒暑假的Stellenbosch形同空城。

其實,做為南非第二古城的Stellenbosch,除了是大學城外,也是著名的觀光景點。許多年代久遠的荷蘭、英式建築,讓小小的城鎮處處顯露歷史痕跡,加上位處葡萄酒產區,每天都有世界各國的遊客,搭著小巴前來品嚐頂級紅酒。此外,巨大的老橡樹也是此地的特色之一,連帶的,愛吃橡樹果子的松鼠也不少!


就物價來說,可能跟觀光區有關,Stellenbosch算是南非消費最高的地區之一。跟台灣比起來,大概是台北的物價水準,例如單人套房,一個月大概是在R2000-3000(目前南非幣兌換台幣是1:4左右),一頓最便宜的簡餐,至少R30跑不掉。


因此,我們習慣自己煮,可以省下近一半的價格。這裡的農產品,雖然沒什麼綠葉蔬菜,但卻都非常高品質。像高麗菜,沒有臭水味,吃起來就像梨山的高山高麗菜,又脆又甜。肉類方面,選擇多、品質好、價格也便宜。另外,一定要說的是,這裡盛產葡萄酒,一瓶非常非常棒的紅酒,要價不過R19-40,若R50以上的,大概算是頂級酒了。如果前往酒莊,可能還有更多驚喜!

日常用品方面,台灣的商品是早期南非的低價主流,但現在被中國攻佔,包括衣服、電器、塑膠製品等等,幾乎都是中國輸入,相對於其他南非自產或是歐路進口者,自然是便宜許多,但品質也好不到哪裡。甚至,不同的超市,品質、售價也有極大的差異。當然,這也成了另一種的種族區隔。

基本上,Stellenbosch的生活機能相當完整,居住品質也非常優異,即便是南非普遍為人詬病的治安,在Stellenbosch也稍稍可以放心。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文學與歷史


上一篇關於雅威的歷史性研究,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是不是我的方向轉了,從文學向歷史靠攏。其實不是,我並沒有放棄文學的進路,而是藉著Stellenbosch的資源,重新學習歷史。

雖說重新學習,但千萬不要誤會台神沒有歷史進路的舊約老師,台神目前的兩位舊約老師都是歷史方面的專家。留學德國的曾老師,專長在於宗教史;橫跨英美兩地的徐老師,則擅長於字義的處理。

只不過,道碩的學習屬於概論性質,無法在各個分科有深入的探討與研習。因此我的歷史性研究學得並不好,都是一些片段性的記憶。再加上我申請東南亞神學院的那一年,曾老師剛好學假,徐老師尚未取得東南亞的教學資格,所以陰錯陽差地,我跟了文學進路的鄧老師。

這實在是相當湊巧,身為新約教授的鄧老師,竟然成為我的舊約指導教授。而也在他的引領下,我開始從事敘事進路的研究。

簡單講,所謂敘事研究就是暫時擱置經文(text)背後的歷史性研究,專注於經文自身的世界中。但這是否意味著完全不管歷史?不,對敘事研究來說,歷史指的是經文中的歷史,也就是文本自己所講述的歷史,而非真實世界的歷史。

例如,當我們談及《以斯帖記》時,我們不真的把波斯的真實歷史放進來,而是將歷史場景搭建在經文本身的敘述裡。所以,我們真的相信亞哈隨魯王統治了一百廿七省,也真的相信宴席持續了一百八十天。因為我們知道,這是一種敘事手法,單單為了刻畫亞哈隨魯王的特質,並為整個敘事的搭建一個合適的場景。

換言之,敘事研究不去追究真實的歷史場景,反而將焦點擺在經文的陳述裡。這樣的思維並不完全是對歷史的排斥(當然,部分學者會刻意去突顯這兩者間的差異,但這必然有他的理由,暫且不談),而是避免歷史研究的紛擾分散了對經文的觀察,甚至使讀者失焦。

那是不是就不需要歷史研究了呢?因為我們本來就是要讀聖經,單單專注於經文就好了啊!是嗎?也不對,因為歷史研究的發現,提供了我們另一個維度的視角。就以《出埃及記》來說,目前幾乎找不到任何考古學的佐證,不論是埃及的史料記載、當地的陶片或任何考古遺跡,都無法證實當年真的有這麼一大群人走過。甚至,耶利哥城的遺跡也與經文記載有所出入。

那怎麼辦?該相信考古遺跡,而否認經文呢?還是相信經文,不管考古遺跡?其實,這不必然要成為二擇一的問題。同樣藉助於歷史研究的成果,我們現在知道,早期歷史的記載方法與當今的史料處理截然不同。早期的歷史記載,目的在於解釋事情發生的原因,所以史家在文字處理上,並非像現在這樣,以精準為首要目標,而是提供事情發生的源由(etiology)。是故,《出埃及記》的處理是做為一種以色列人起源的記載,是在後被擄時期提供身份認同的文字敘述。

換句話說,歷史的處理,讓我們從外部來瞭解文字記載的源由,但文字的處理,則仍須回到文字本身來探究。於是,這就產生了很有趣的意識型態批判(Ideological Criticism)。這個研究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去處理經文背後的權力結構。

因為在某一個特定的歷史脈絡產生的經文記載,必然有其特定的意識型態(或者,我們可以稱之為神學,像是申命記式歷史史家的神學—the theology of Deuteronomistic History),而這也反應了一種權力的解釋模式。當我們掌握了這個文本的意識型態後,我們便能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不同意識型態的閱讀。

寫了這麼長,重點終於來了:這個進路,很可能會成為我未來的研究方向。所以,這篇網誌可以說是作為一種歷史性的處理,目的在於解釋網誌未來可能出現大量歷史性研究文章的原因。

2009年8月2日 星期日

焚而不毀?都燒光了啦...


先說,這是篇牢騷文,可能會壞了你閱讀的胃口。

說真的,到現在還發這種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致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公開信 ,已經沒啥意思了。甚至,我必須說,總會現在的立場還代表著各個地方教會的立場嗎?

過去的長老會,旗幟鮮明,即便被打為黑五類,但在社會議題上,各個教會砲火一致。現在呢?有人知道我們的位置嗎?不可否認,現實環境的變遷是個問題,教會體系多元化也是事實,然而這些可以拿來當藉口嗎?顯然不行,總會與地方教會的方向落差是個不爭的事實。不信,你可以問問你們教會的牧師:你知道這封信的內容嗎?又,你支持嗎?

到底,總會目前的功能何在?或者,總會目前還有實質功能嗎?我這樣問是因為,長老教會近幾年醜聞纏身,對外、對內都有不少不堪的新聞,或許有些是不實謠言,有些是刻意毀謗,然而當他的發言不再被尊重、澄清不再被採信時,我們恐怕必須正視這當中的問題。

我的建議是,要發這一類的公開信前,應該先把信仰的招牌擦亮,把整個體制整頓好,讓長老教會徹底落實長老宗精神,該革新的陋習,就勇敢改掉,該穩固持守的傳統,就好好發揚。並且,這必須從基礎著手,慢慢把毀壞的地基重新打好,而非一味的打高空。

例如,我們常常自誇,台灣長老教會是非常重視婦女議題的,我們也是少數在相當早期便封立女牧師的教派。的確,我們有一本婦女聖經,也有不少女性牧師,以及號稱有不錯發展的女性神學。然而,你知道單身的女性傳道人,到目前仍不受教會重視,甚至排擠嗎?你知道有多少女性傳道人根本被當成次等牧師嗎?所謂高度發展的女性神學根本沒有用,女性傳道人的團契也毫無建樹,搞到最後,我都不太敢推薦未婚女性讀長老會神學院,那有點像是士師記19章的那個利未人所做的行為...

簡單說,沒有健全的內在,任何光鮮的表象都是假的,更不用說已逐漸凋零的長老教會。

2009年8月1日 星期六

上帝kap因某...


這是誰?
聽說是雅威和他的亞舍拉啦!

這其實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幾年前,雅威和他的亞舍拉(Yahweh and his Asherah),因著陶片的出土與解讀,早已成為學界相當熱門的議題。

雅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耶和華上帝,而亞舍拉則是傳統說法中的異教女神。根據目前的考古學研究,近東文化的神祇,是有配對的。巴力(Baal),配的是亞斯他錄(Ashtart or Ashtoreth),而雅威呢,則與亞舍拉配對。

可是問題來了,作為山神或戰神的雅威,雷雨神的巴力和生殖神的亞斯他錄,我們大概都有點掌握,但誰是亞舍拉?

學者們相信,聖殿外頭矗立的那根木頭,大概就是亞舍拉。因為亞舍拉在近東文化裡,大多與樹木、木柱連結,而且,她在宗教文化裡的地位是附屬於雅威,並非獨立的女神,甚至考古研究指出,不同時期的耶路撒冷聖殿外頭,都矗立著這根木柱。

因此,學者大多同意,亞舍拉在早期以色列文化裡,是有著合法的地位,雖然不像現今天主教的聖母瑪麗亞一樣崇高,但至少在約西亞(Josiah)改革前,都還相當興盛。

那這跟上頭這照片有何關係?原本學者猜測,後面那個女生是亞舍拉,而前面的男生(假想雙腳間的是生殖器)是雅威,因為陶土片上有著一行字:雅威和他的亞舍拉。然而,後來的研究相信,這可能是埃及的牛神Bes(這些牛神常常是肩並肩同時出現),在人類的琴手(後面那個女生)伴奏下,翩翩起舞。

所以,到底雅威有沒有太太?就近東考古學的研究來說,這議題仍處於發燙的戰國時期,但對擁有「教義保護罩」的教會信仰,卻像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其實這個研究所衍生對於近東文化的理解,在高度類似的處境類比中,將有助於我們面對臺灣本土的信仰轉化。然而,不可諱言的,上述神學教育與地方教會間的落差(如果真的有這個落差的話),似乎也正反應了當前兩者互動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