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雞首?牛後?

最近愛上了敗犬!拜YouTube所賜,我們每週總會撥出一段時間來感受一下台灣的脈動。雖然劇情與諸多日劇有高度雷同,但戲裡的台灣味卻仍對遠在非洲的我們有強烈吸引力!

由於這幾集的劇情環繞著盧卡斯與宋允浩的情敵之爭,以及單無雙在感情上兩難的抉擇,於是珮恩問了我一個雞首與牛後的問題:雞首,就像盧卡斯在佳佳面前所展現的那樣,非常風度翩翩、器宇非凡,而牛後,則是在單無雙面前所表現的大孩子樣,即便有著些許成熟男人的味道,但與宋允浩一比,終究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成語說,寧為雞首,不為牛後(應該是這樣說的吧?來南非後,中文實在退化不少)。

珮恩問我,盧卡斯若選擇佳佳,以他的經歷、成熟度,絕對是同年齡之最,也是眾人目光的焦點,但為何偏偏要站在單無雙旁邊,甚至硬是與宋允浩比,搞得自己非常的窘?

我不知道。

說真的,這問題很難。來南非前,有人問我,為何你要繼續唸書?你在教會明明待的好好的,為何偏偏要去擠那個小門?就算你拿到了博士又如何?況且你還不能直接攻博士,還必須再拿一次碩士,搞得這麼辛苦,為的是什麼?

是啊!為得是什麼?還記得當年在神學院,無意間聽到一句小抱怨:這些學生不值得我這樣的老師投入!這位剛從國外知名大學回來的老師,認為自己受的訓練在此根本沒有發揮餘地,實在大材小用,故而屢次求去。

博士,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光環,是一位身份,甚至是一個位置!因此,擠進了牛後,當然就是往前頭爬囉!(這是否成為另一種雞首呢?)

然而,這真是我要的嗎?我是為了有個位置而去擠那個小門嗎?不!對我來說,情況剛剛好相反,博士不是小門,那是通往小門的入口,真正的小門是教會!你以為馬偕、巴克禮等,為何能在台灣留下這麼美的腳蹤?除了他們願意投入的心外,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著相當的裝備,卻願意放下!所以,他們清楚該往哪裡走!換言之,這些曾努力掙扎於牛後的人,並沒有因為有了位置,而汲汲營營地爬向前頭,他們反倒往需要的方向走!

上個禮拜天,講員--Iain恰好曾在台灣作過兩年博士後研究,雖然當時他著重的是梅花的研究(他的博士主科是園藝,不過也具備了神學的訓練,他打算再拿一個神學博士),但對於台灣教會卻有深刻的觀察。他發現,台灣教會逐漸沒有自己的位置,新加坡、美國、韓國,能夠拿來增長的,就是好的方向(像極了老鄧說過的:無論黑貓、白貓,能夠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他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台灣教會到底該往哪去?我搖搖頭,苦笑…

雞首?牛後?各有各的立場,然而,就現階段的我來說,我選擇牛後,因為我知道我的方向!

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

時間的壓縮,壓縮的時間

面對解釋,高達美強調視遇的融合,認為距離的削減將重新賦予解釋的意義,所以讀者與文本間存在的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循環。

然而,呂格爾則反過來著重距離化,相信只有透過距離才能將真貌展現,因此讀者與文本間存在的隔閡反倒成為解讀的利器。

兩人前進的方向並不一致,但同樣凸顯了距離的重要!

來南非短短的三個月,發現自己在觀念上有著相當大的轉變。其實說真的,三個月不算長,可是三個月的距離,已經足夠讓人回頭檢視走過的足跡,甚至直想找地洞鑽。

就拿這陣子的語言班來說;一個月前,我們數落著老師的不是,認為他經驗不夠、不會教學、對學生不信任,甚至對特定族裔的學生有偏見。我們掙扎於學習上的瓶頸,為了尋找老師的標準,疲於奔命。

半個月前,我們進入upper班,有新的老師,新的上課氣氛,截然不同於之前的黑白色調。全班神采奕奕的參與課堂活動,滿足於遊戲成果的小獎賞。

不可否認的,這位新老師的確很能帶動上課氣氛,讓學生能輕鬆自在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適時的給予親切的回應。相對於之前的那一班,我們現在確實心境放鬆許多,至少上課的途中,還有跟松鼠打招呼的興致。

但,是否這位老師的教學成果比之前那一位好?坦白講,並沒有!這位新老師只是更優於人際的互動,或者應該說,因著待過台灣三年的經歷,她比其他老師更知道亞洲學生的學習障礙—我們班除了一位非洲人外,全部都是亞洲人!就教學的品質而言,即便她有十多年的資歷,卻沒有之前那位「壞」老師來的好!

為什麼會這樣?之前那位「壞」老師的教學不是很差勁嗎?就一個月前的我們來說,的確是如此,但現在,才短短的幾週,我們必須說,他教的還不錯!因為現在的我們知道,問題核心其實是不同的文化帶來的衝擊!

南非的教育觀念與台灣有著相當大的不同。在南非,學習的責任不在老師,而是學生;老師負責的是給予方向,學生才是距離的賦予者。換言之,老師在他的高度上,給予學生一個相當寬廣的學習面向,而學生則盡其所能的向前奔跑,因此在這裡,50分是及格分,70分以上已經非常不得了。

此外,就語言學習來說,我們習慣於標準的滿足。台灣老師會給予學生適當的目標,讓學生在成就感中成長,並且循序漸進的在老師呵護下學習。可是南非的教育理念不一樣,他們認為語言是一種技能,你必須master,也就是必須熟練,所以沒有標準可言。這樣的思維看似鬆散,其實更為嚴謹,因為學術需要的是熟練,不是應付。

在不懂整個南非教育理念的情形下,我們硬是用台灣的標準來評價南非,導致每一步都走得相當艱辛。現在回頭想想,那位「壞」老師實在沒有那麼壞,反而讓我們想念他的教學!或許你會問:那他為什麼跟學生保持距離?因為多數的亞洲學生都很會討好老師,而一板一眼的他們則完全無法招架,所以出此下策。那不會教學呢?他的確沒有辦法回答所有的文法問題,因為作為約定俗成的語言,只有在使用的情況下,才有熟練的可能,他確實已經盡力了。甚至我必須說,他在文法的整體架構上,是比現在這位老師清晰許多,並且他的教學法正是南非典型的方法,尤其是以嚴謹著稱的這間Stellenbosch University,如果這關沒辦法適應,以後大概也沒辦法面對大學的要求。

因此,簡單用一句話來總結這三個月的生活,就是文化衝擊的調適!我們太習慣美國、英國的生活方式,以為出國面對的就是那樣的生活,即便出國前,鄧老師耳提面命的提醒著文化差異、詩伯姐翻箱倒櫃的傳授留學經驗、阿玟阿姨極盡所能的打氣加油,可是一遇到意料外的迥異環境,我們馬上喘不過氣來!真的很抱歉,你們忍受了這麼長時間來自南非的抱怨,一下子是找不到房子,一下子是包裹、匯款出問題,還有持續不斷語言班問題,謝謝你們的包容與代禱,讓你們擔心了!

不過,套句詩伯姐的話,「抱頭痛哭期」應該已經過了,接下來面對的會是另一個階段的挑戰,雖然我們不知道是什麼,但我們相信上帝的帶領!這是這段時間最重要的成長:學習信靠!從房子、包裹、匯款到語言般的學習,我們完全處於恩典的生活,幾乎可以說,沒有上帝的恩典,我們沒有下一步的可能!連招呼過這麼多留學生的Maggie都驚訝於我們的際遇,畢竟太難以想像了!她總是說:你們真是上帝特別的孩子!

時間的壓縮,讓我們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調整包括心境在內的各樣因素,以適應著周遭環境的巨大變化。然而壓縮的時間,卻也清楚的呈現了我們走過的每一個腳印,讓我們得以在羞愧、尷尬的反省中重新調整步伐,更穩健的往前邁進。如同鄧老師在他的來信中所提到的,自信,不是你怎麼看自己,而是上帝怎麼看你!的確,當我們執著於自己的處境,舉目只及於眼前的難題時,我們其實忽略了上帝的計畫。因此從時間看到的距離,便成了上帝特別的提醒!謝謝你們的祝福,我們會學著享受上帝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