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批判(Redaction Studies)
視士師記為一本文學的集成(a composite piece of literature),或一本由沒有關連的故事群所編集而成的文集(a collection of unrelated stories),是目前學界普遍的共識,就連SBL這麼重要的聖經學術研討會,都特意成立一個研討會場來單獨處理此議題。 其實這個面向真的滿複雜,本文只能簡單做點介紹。
一般來說,學者大多同意屬於前先知書的士師記,是歸編於申命記式歷史(Deuteronomistic History,簡稱DH),編輯的時間大概在王國晚期或者被擄的早期。編輯過程不僅牽涉到神學或政治影響下的編輯決定(editorial decisions based on a theological or political agenda),還有藉由插入的細節與故事元素所提供的一種連續性或者整體性的意識。而申命記式歷史的史家(Deuteronomistic Historian)則往往被使用來稱呼那位(些)士師記編輯者,意思是以申命記作為寫作評判依據的編輯者。
就申命記式歷史來說,士師記的經文背景被設定在那段進迦南後的動亂時期,並結束於猶大王朝的晚期,亦即是那段百姓們被放逐於美索不達米亞的時候。基本上,此一申命記式歷史的寫作,可說是種對於奠基於與雅威立約的以色列價值與制度的重新定義(a redefinition of Israelite values and institutions)。
若再進一步從論述的意識型態來看,這其中不僅對北國反動的政治性論述(political polemic against the northern kingdom)被嵌進文本裡,同時將理想化的猶大王朝過度誇張的辯護(an exaggerated justification for the idealized monarchy in Judah)也被呈現了出來。
最主要的申命記式歷史論述可參考Martin Noth: Noth, Martin. The Deuteronomistic History. JSOTSup 15. Sheffield, Eng.: JSOT, 1981.
從申命記式歷史著手,依據敘事批判的進路討論的重要著作是Polzin一式三組的作品。其中與士師記有關的則是第一本Moses and the Deuteronomistic,不僅資料豐富,處理的手法也相當有意思,特別是將歷史面向的研究與文學處理做結合的這個角度,令人欽佩!
Polzin, Robert. Moses and the Deuteronomistic: A Literary Study of the Deuteronomistic History. Part One: Deuteronomy, Joshua, Judges. New York: Seabury, 1980.
另外一本也相當不錯的是Halpern的: Halpern, Baruch. The First Historians: The Hebrew Bible and History.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1988.
6 則留言:
SBL除了人多之外,沒那麼偉大啦!SBL年會中幾百個研討會很多都是都是「有趣、新鮮的議題」,很多學者都是先在SBL成立一個自己的研討會,然後在研討會中做出試探性的發表,幾年之後才會有正式的文章或論文著作發表。
有更多的研討會是根本沒人理,過不久就石沈大海了。
至於真正重要的議題研討會,甚至會有幾十年的歷史。像是「歷史耶穌」,幾乎所有近代重要學者的想法都先發表於此,所以想要知道學者的「創見」,SBL是個不錯的窗口。
既然創見多,參與者的批判力就要夠,以免盲目吹捧。
其實,SBL最重要的活動不是研討會,而是一年一度全世界最大的「聖經研究書展」!
宏恩,去南非之前,跟著徐老師來一趟SBL吧。你就在我房間打地鋪吧。
你這可惡的傢伙,明明知道我很想去,還這樣!那天徐老師就已經給過這一類可惡的邀請了,你又來一次,學聖經的真沒幾個好東西!!!吼~
可是話說回來,如果能幫忙蒐購個幾本經典,應該還是不錯的啦!!嘿嘿!
你好好待著啊,我若去得成南非,回來一定要去趟SBL,到時可能要請你當個地陪了!
反正加利利也沒甚麼好東西嘛!
要來趕快來,今年在波士頓,明年可就更遠了。而且我明年也打道回府了。
我相信你有很高的機會在這可以遇到你的老師。
還有我可以介紹你加入ECBC這個華人最大的SBL研討會。
我已經報名了,我看你就不用報名,現在報名費用太高了。到時候我們就輪流用一張通行證進去聽就好了。
你就趕緊去辦美簽,買張機票過來吧!(聯合UA票價比較便宜)我們學校就在地鐵站旁邊,出入方便,一趟車就到SBL會場。
平常你就跟我隨便吃,所以除了買書不用花你太多錢。如果你們兩位要一起來,我就找教會會友家給你們住,出入我負責開車接送。如果只有宏恩要來,就在我宿舍打地鋪吧。
心很癢嗎?
佩恩,你老公心在癢啦!
如果你們夫婦一起來,我們就開車一起去New Hampshire玩雪!!
唉,真是心動!台灣什麼時候才能跟這些會議接軌呢?一味的窩在自己家裡,能搞出什麼名堂?像康德那一類的人,大概也就他一個吧!況且,那還要配合天時地利,也就是大環境的所為哩!
當然,學校的行政與一般性事務對學者們的鬥志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往往讓搭乘的船隻,在極短暫的時間內開走,這是台灣現況的悲哀。
另方面,我也覺得學校環境有著莫大關係,你看你在Andover Newton的校園,鄭老師在普林斯頓的校園,鄧老師在Stellenbosch校園,這些校園的內涵本身已經成為一種優質的養成元素,單單在裡面生活,不已經構成人格學品的催化陶塑嗎?如果生活作為一種學習,那我們的校園環境與氣氛真是有待改善。
期待,我們有更多的學者離開既有的框框,不要自限於「台灣的」福音派、靈恩派、學院派等邊界設定,試著用更寬廣的角度來面對這個不斷變動的基督世界。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