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士師記研究Ⅱ


文學研究(Literary Studied)

「聖經作為文學」的運動大概是始於1970年代--以Robert Alter的The Art of Biblical Narrative為代表(已有中譯本,天道出版),開啟了多元的文學研究世界,而本文礙於篇幅,將只簡單介紹幾本文學範疇的研究。

首先要介紹的是從結構性的研究進路來處理士師記之敘事意涵的Webb。對Webb來說,他嘗試要做的是去解釋存在於文本裡的角色互動,以及在可能的歷史脈絡之外的情節發展。換言之,Webb的處理雖是結構性的,但卻更接近敘事批判(Narrative Criticism)的進路;不被歷史的重新建構所侷限,反倒在文本的敘事世界裡獲得更寬廣的視域,這也是文學研究所帶來的嶄新聖經視域。
Webb, Barry G. The Book of Judges: An Integrated Reading. Sheffield, Eng.: JSOT, 1987.

其次,以精細的修辭分析作為研究理路的則是O’Connell。一看到Brill這間出版社,大概可以猜到本書單價不便宜。的確,這本書在Amazon定價是323元,打完折後是209元,連二手書都近乎200元(原價合台幣大概一萬多元,二手書則是六千多元,真是高貴的一本書)。O’Connell將修辭定義為:the ideological purpose or agenda of the Judges compiler/redactor with respect to the implied readers of the book。意思是說,士師記(隱含的)編輯者欲傳遞與本書之隱含讀者的意識型態意圖或欲討論的議題。因此,他分辨並處理故事中所呈現的形式結構與類型,找出那些編輯者所意欲傳遞的訊息與意圖—to endorse a divinely appointed Judahite King.
Connell, Robert H. O’. The Rhetoric of the Book of Judges. VTSup 63. Leiden, Neth.: Brill, 1996.

另外,存在於文學範疇,但走的卻是後現代釋義路線的是Marais。他將表達(representation)視為一種關連性觀念(relational concept),是介於文本(text)與現實(reality)之間的一種指示性關係(indicative),亦即是透過語言(language)、語意(semiotics)、說故事的書寫協定(the writing conventions of storytelling)、文學類型(literary genres)等這一類的的中介因素進行傳遞(mediated)。簡單來說,意義是經中介而由文本傳遞於現實,也可以說意義於中介的導向下,由文本被傳遞予讀者。在士師記的處理上,他將並列(juxtaposition)視為敘事體的主要協定(principal convention),藉著角色、場景與動作的並列來展現現實的意涵(sense of reality)
Marais, Jacobus. Representation in the Old Testament Narrative Texts. Leiden, Neth.: Brill, 1998.

另一位後現代路線的是Brettler,他採取一個比較折衷的路線(eclectic approach),透過他稱為文學歷史性的方法(Literary-Historical Method),讓這些不能並存的進路(Competing Method)能夠一同運作,藉此提供一種整合的詮釋(a sort of synthesis of interpretation)。這樣的作法使得Brettler能將士師記視為一個整體來分析,而非一個又一個的單元故事。
Brettler, Marc. The Book of Judges.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當然還有許多很棒的文學進路作品,但這幾個應該算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也是Matthews所提供的主要書單。刻意將英文一併附上的原因,是希望讀者針對詞彙上的問題能不吝指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