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敘事裡的呼召



馬太福音1:18-25

「傳統」的影響力相當大,許多事情往往依據著傳統來解釋、判斷,因為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它代表一種權威,在其籠罩下,只要跟著做、跟著相信就好。但這並不意味著傳統絕對不好,而是我們需要對於傳統做不斷的思考。

事實上,許多傳統立意是良好的,只不過我們常常不瞭解它的意義,進而無法分辨怎麼樣的傳統需要傳承,怎樣的傳統需要改變,甚至革除。所以透過不斷思考原因,讓傳統的價值在變動的環境中仍能有存續的動力。如同使徒信經,它常被誤以為是禱告,但若進一步瞭解,會發現信經是一種信仰的告白,是對他人的信仰宣示:我信上帝!

同樣的道理,許多聖經的記載,我們習慣於傳統的理解,也就是依循小時候主日學的學習,沒有隨著個人成長、學習工作環境變遷而有所調整,以致約拿永遠都是魚的故事、挪亞永遠都是方舟的故事。

這是相當可惜的!我們沒有重新思考,只是一味地翻查過去的舊資料,當然就一直停留在主日學階段,同時也沒有機會發現聖經中上帝為人所預備的祝福。為此,雖然我們都非常熟悉今天的經文,但請暫時將過去的舊資料擱著,再一次重新閱讀這個故事,或許我們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經文的大致敘述是:馬利亞已經許配給約瑟,卻在結婚前發現馬利亞的身孕,約瑟出於善意考慮是否解除婚約。正躊躇時,天使忽然向約瑟顯現,傳遞了關於嬰孩的一些訊息。約瑟遵照天使吩咐,立即娶馬利亞過門,並將嬰孩取名為耶穌。

傳統上,這個故事的焦點都被擺在耶穌身上,然而照著剛剛希臘文的讀法,主要角色應該是約瑟:約瑟知道馬利亞有身孕、約瑟考慮要不要娶、約瑟看到天使的顯現、約瑟決定要娶並且真的娶了馬利亞、為孩子命名。換言之,馬太的福音書用這麼長的故事所要論及的,就是耶穌降生的事件對約瑟有著怎樣的挑戰?亦即,約瑟如何面對上帝給他的呼召?

呼召,大家往往會直接與牧師連結,似乎被呼召就只有讀神學院一途。然而,這段經文讓我們清楚看見,上帝給約瑟的呼召僅僅是當耶穌的父親!

當耶穌的父親簡單嗎?其實不容易,他首先面對的壓力是來自社會文化的壓力。它大到約瑟甚至需考慮解除婚約,以保護馬利亞也保護自己。第二個壓力,則是從天使來的宗教信仰壓力。今天如果有天使跟你說:你要有個孩子,他的名叫做拯救者,是從聖靈而來,並要將他的百姓從罪惡中帶出來。你會不會擔憂?會不會驚惶?況且,這個孩子還沒出生就注定要跟整個宗教環境對抗。你覺得如何?

因此,約瑟面臨的問題,表面上好像只是要不要將馬利亞娶過門,實際上卻是:我真的要擔這個重擔嗎?我難道真的要回應這個呼召嗎?

這個考慮必然伴隨著許多的焦躁與不安,因為馬太在這裡的記載:約瑟醒後、起來、就遵照天使的吩咐、將馬利亞娶過門,用的都是很短促的語句,意味著心情上的不安、緊張,畢竟這不是個簡單的決定。

先前上帝要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時候,經文同樣是透過短促的文句處理來表達他如刀割的心情。

回應上帝的呼召,真的不是簡單的事:當上帝呼召亞伯拉罕離開故鄉時,祂並沒告訴他要去哪裡;當上帝呼召摩西擔任領袖時,祂並沒有告訴他會面對什麼困難;當上帝呼召保羅旅行佈道時,祂並沒有告訴他會遭遇怎樣的攻擊;當上帝呼召馬偕來台灣的時,祂並沒有告訴他,台灣人其實很兇。

但,這就是呼召,人必須在其中作出信仰的跳躍,要還是不要!約瑟面對呼召,決定順服,並且是超越天使吩咐的順服。天使只說孩子是從聖神來,約瑟卻為此在婚後刻意與馬利亞分房睡,直到孩子出生。這顯然是約瑟面對耶穌降生的挑戰,所展現的積極回應之一。反觀我們呢?我們現在同樣面對耶穌降生的事件,我們的呼召是什麼?回應又是什麼?(2007.12.1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