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一直不想去碰觸的部分。
無論是對於台灣神學院,或者是李春生紀念長老教會,我好像都一直刻意去避免意識到自己的即將離開。
或許吧,我真如珮恩說的,不善於處理離別!是重感情?還是怕悲傷?我想都有!這幾年來,我越來越避免讓自己的眼淚掉下來,不是覺得丟臉,而是擔心掉得太頻繁…
神學的訓練,有人認為是種理性的思維,會漸漸抽掉感性的那一面,使人變得冷酷無情。然而,我的六年神學生涯,卻讓我不斷處於情感的崩裂狀態,既是對人,也是對事。我無法掩飾對事情的無奈、無助與失望,這會讓我在講台上哽咽,我也無法掩飾對人的擔憂、焦急與心疼,這同樣會讓我在對話時眼眶泛淚。
無論是對於台灣神學院,或者是李春生紀念長老教會,我好像都一直刻意去避免意識到自己的即將離開。
或許吧,我真如珮恩說的,不善於處理離別!是重感情?還是怕悲傷?我想都有!這幾年來,我越來越避免讓自己的眼淚掉下來,不是覺得丟臉,而是擔心掉得太頻繁…
神學的訓練,有人認為是種理性的思維,會漸漸抽掉感性的那一面,使人變得冷酷無情。然而,我的六年神學生涯,卻讓我不斷處於情感的崩裂狀態,既是對人,也是對事。我無法掩飾對事情的無奈、無助與失望,這會讓我在講台上哽咽,我也無法掩飾對人的擔憂、焦急與心疼,這同樣會讓我在對話時眼眶泛淚。
事實上,這幾年的學習,有太多太多的感恩與回應,特別是前往南非的決定,背後也有著許多的支持與鼓勵。我的確應該寫一篇關於畢業的感言,但請容許我有段沈澱的時間,等待眼淚凝結…
2 則留言:
嗯,恩有感性的一面很不一樣,
不會私底下掉眼淚,
總是在講台上發揮也實在很經典,
不錯啦!你承認你的捨不得,
實在值得加加油!
容許我有段沈澱的時間...,
等待感動凝結。
沒禮貌的傢伙!
什麼叫「總是」在講台上?
這個「總是」的是陳思豪,不是我,
我只有偶而...
不過比較糟糕的是,有人從來沒有過,
只會在私底下哇哇叫!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