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書2:11-22
「疏離」是現代社會極其明顯的特色,無論對於政治的無奈、對於經濟的無力,或者對於社會的不滿與冷淡,都脫離不了「疏離」的範疇。這如同一面擋在前面的牆,怎麼努力都無法穿越!馬克斯提出的這個觀念,的確清楚表達了一般社會在發展過程中所可能面對的種種困境,只是很可惜的,他缺乏了另一個向度的描繪—人與上帝的疏離,而這正是從封閉走向開放的重要思考維度。在以弗所書裡,保羅便從這兩個向度來探討人的現況:人和上帝的疏離,人和人的疏離。
保羅認為人會和上帝疏離的原因,不外乎是未認識上帝,因為不知道上帝是誰,所以無份於上帝的應允。或許我們會認為,我從小就在教會長大,從小就參與教會的服事,我的家人也都是基督徒,所以我沒有這個階段,我不曾和上帝有過疏離!但保羅在此的強調卻是:你和上帝有沒有關係?這個關係所著重的,不是對上帝的知識、對教會的熟悉或者對於信仰內容的瞭解,而是無論個人靈修、家庭生活、工作事業或休閒活動等,都應與上帝同行,因為信仰只有在生命的歷練中才得以成形,也可以說只有親身的體驗,上帝才真正成為我們的上帝!
其次,人與人間的疏離則一直是保羅書信的重點。其實,猶太人自古以來就非常看不起外邦人,因此當耶路撒冷聖殿建造的時候,猶太人是用一座石頭搭建的牆將外邦人隔絕於外,這座牆的寬度有一公尺半,上面以希臘文和拉丁文講著:「違者必死」!換言之,外邦人根本不被允許進入聖殿,也許我們會認為猶太人太過驕傲,怎麼可以這樣對待外邦人?但若換個角度來想,我們難道不也是如此嗎?在我們的身上有多少這樣的牆?保羅說:「基督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弗2:14),我們都曉得其中意思,但當面對曾讓我們傷心、難過,甚至傷害、誤會我們的人的時候,赦免有這麼簡單嗎?再者,如果我已經赦免對方,可是他根本不接受的話,怎麼辦?這的確是很麻煩的問題,而聖經竟完全沒有處理這個部分,為什麼?因為這不是信仰的內容!我們的信仰只有論到赦免對方,強調的是主動跨出去的那一步!如同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禱告:主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耶穌並沒強迫對方也要做出同樣的回應,祂看重的是,自己有沒有先跨出去?有沒有先赦免?若有,這樣就夠了!而自己會不會再被傷害,既沒有這麼重要,也不是我們需要去注意的!
這是基督教信仰很特別的地方,和社會上所談的公平、正義完全不同,因為我們的公義是建造在「犧牲的愛」的上面!保羅說,「基督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弗2:15)。所以赦免有這麼簡單嗎?確實是沒有的!其必須要付出相當代價,不過當我們倚靠上帝,我們便能從上帝領受赦免的勇氣與能力,不只可以赦免別人,也可以使我們從捆綁中獲得釋放!這是相當重要的一步,赦免永遠不是靠自己的血氣,惟有從上帝來的,才是真正的釋放!所以保羅說,耶穌基督成為房角石,讓我們可以通過祂相連結,彼此幫助、彼此扶持,共同來建造屬於祂的世界!盼望我們的生命除了耶穌基督已經拆掉的舊牆外,不要再有圍牆被建造,而能共同為這塊土地、這個國家、這個社會以及我們的家庭來盡心力。(2007.1.5)
「疏離」是現代社會極其明顯的特色,無論對於政治的無奈、對於經濟的無力,或者對於社會的不滿與冷淡,都脫離不了「疏離」的範疇。這如同一面擋在前面的牆,怎麼努力都無法穿越!馬克斯提出的這個觀念,的確清楚表達了一般社會在發展過程中所可能面對的種種困境,只是很可惜的,他缺乏了另一個向度的描繪—人與上帝的疏離,而這正是從封閉走向開放的重要思考維度。在以弗所書裡,保羅便從這兩個向度來探討人的現況:人和上帝的疏離,人和人的疏離。
保羅認為人會和上帝疏離的原因,不外乎是未認識上帝,因為不知道上帝是誰,所以無份於上帝的應允。或許我們會認為,我從小就在教會長大,從小就參與教會的服事,我的家人也都是基督徒,所以我沒有這個階段,我不曾和上帝有過疏離!但保羅在此的強調卻是:你和上帝有沒有關係?這個關係所著重的,不是對上帝的知識、對教會的熟悉或者對於信仰內容的瞭解,而是無論個人靈修、家庭生活、工作事業或休閒活動等,都應與上帝同行,因為信仰只有在生命的歷練中才得以成形,也可以說只有親身的體驗,上帝才真正成為我們的上帝!
其次,人與人間的疏離則一直是保羅書信的重點。其實,猶太人自古以來就非常看不起外邦人,因此當耶路撒冷聖殿建造的時候,猶太人是用一座石頭搭建的牆將外邦人隔絕於外,這座牆的寬度有一公尺半,上面以希臘文和拉丁文講著:「違者必死」!換言之,外邦人根本不被允許進入聖殿,也許我們會認為猶太人太過驕傲,怎麼可以這樣對待外邦人?但若換個角度來想,我們難道不也是如此嗎?在我們的身上有多少這樣的牆?保羅說:「基督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弗2:14),我們都曉得其中意思,但當面對曾讓我們傷心、難過,甚至傷害、誤會我們的人的時候,赦免有這麼簡單嗎?再者,如果我已經赦免對方,可是他根本不接受的話,怎麼辦?這的確是很麻煩的問題,而聖經竟完全沒有處理這個部分,為什麼?因為這不是信仰的內容!我們的信仰只有論到赦免對方,強調的是主動跨出去的那一步!如同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禱告:主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耶穌並沒強迫對方也要做出同樣的回應,祂看重的是,自己有沒有先跨出去?有沒有先赦免?若有,這樣就夠了!而自己會不會再被傷害,既沒有這麼重要,也不是我們需要去注意的!
這是基督教信仰很特別的地方,和社會上所談的公平、正義完全不同,因為我們的公義是建造在「犧牲的愛」的上面!保羅說,「基督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弗2:15)。所以赦免有這麼簡單嗎?確實是沒有的!其必須要付出相當代價,不過當我們倚靠上帝,我們便能從上帝領受赦免的勇氣與能力,不只可以赦免別人,也可以使我們從捆綁中獲得釋放!這是相當重要的一步,赦免永遠不是靠自己的血氣,惟有從上帝來的,才是真正的釋放!所以保羅說,耶穌基督成為房角石,讓我們可以通過祂相連結,彼此幫助、彼此扶持,共同來建造屬於祂的世界!盼望我們的生命除了耶穌基督已經拆掉的舊牆外,不要再有圍牆被建造,而能共同為這塊土地、這個國家、這個社會以及我們的家庭來盡心力。(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