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 星期一

祂的意念



出埃及記2:1-10

一般來說,我們閱讀聖經往往是從最熟悉的角度出發,而這個最熟悉的角度,不外是傳統賦予的經文概念,特別是經文的標語。

可是聖經學者告訴我們,早期的抄本並沒有這些標語,它們是後來為了幫助聖經閱讀所添加的,因此一旦過度倚賴標語,或是從標語所衍生的傳統解釋時,便容易造成閱讀上的限制,以為聖經只有這麼一個理解角度。其次,這些早期研究聖經的修士多以男性為主,他們的思維取向也常因性別而有刻板化的現象。所以,今天我們的閱讀,將試著從經文著手,而非標語。

仔細觀察這段出埃及記的經文,摩西顯然不是主角,利未人的太太、太太的女兒,以及法老王的公主才是,而主要內容則是這位利未人太太保護孩子的決心。根據法老王的命令,一切以色列的男嬰都必須滅絕,以避免形成埃及未來的威脅,因此,這可說是從一位母親保護自己孩子的決心來開展的敘事。

只是整段故事的記載與連結似乎存在太多偶然的因素;試想,真的可能藏匿一個孩子三個月不被發現嗎?而當這孩子被用籃子放在水裡時,怎麼如此碰巧遇到法老王的公主來洗澡?並且這麼剛好去看到這籃子?最難以想像的是,這位公主竟然沒遵照父王的命令將孩子殺死,也沒使這位以色列婦女和她的女兒一同下監?甚至反過來夥同這母親與姊姊一起抗命?

世間果真有這麼多偶然的事件同時發生?所有的偶然還都以必然的相貌出現?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這是希伯來聖經很特別的一種記載方式,藉著許多的巧合,來表明上帝仍然掌理這個世界!換句話說,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在上帝的手中,若非祂應允,沒有一件會臨到我們。

不過事情發生的當下,我們常常很難理解其發生的源由,如同這位母親生了男孩後,一定相當緊張,擔心他會被發現、被殺害,而當她好不容易避開左鄰右舍的監視,將孩子用籃子放在水裡時,竟又看到法老王的公主,你猜她心裡怎麼想?倒楣、擔憂、害怕?!故事的進展到此還非常懸疑,沒有任何跡象可以看出這孩子活得下去。但最後竟然出現大逆轉:法老王的女兒將他收為乾兒子!

顯然,世上很多事情的發展是出乎我們意料的,必須從後頭回過來看才會清楚,亦即藉著回顧才能明白瞭解上帝的帶領: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為什麼會遭遇這種苦難?畢竟在事情進行中,我們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就連保羅也曾這麼說:我們現在就像看著鏡子,模糊不清,但到了時候,我們將與上帝面對面,知曉一切的事情。

上帝的意念的確高過我們的意念,祂的帶領也確實有著祂美好的旨意。有時候我們會希望在特別的事情上,看見祂做出我們所期待的作為,然而上帝卻不見得如此回應,因為只有祂知道什麼對我們才是好的。比方來說,這位母親在此有沒有被提及名字?沒有!姐姐呢?也沒有!這是很值得注意的地方,如此重要的兩個角色,竟然都沒有名字?甚至連法老的公主也沒有!沒有名字意味著什麼?從文學技巧來看,沒有名字通常代表著沒有地位的人,如同戲劇中常出現的路人甲,是出現一、兩秒的小角色,不需名字。然而在此,這麼重要的角色竟然都沒有名字?為何會這樣?

事實上,這樣的安排為的是要凸顯上帝不只看顧那些大人物,祂也同樣看顧著你我這些沒有名字的小人物!在祂的眼中,我們都是祂最疼愛的兒女,無論怎樣的地位、怎樣的身份,祂沒有遺漏任何一個。而這種作法,很清楚地與我們普遍的社會期待不同,因為依據現代的社會標準,作為造物主的上帝使用的應該是那些有頭有面的人。然而,祂卻沒有這麼做,因為祂知道,什麼才是我們所需,什麼才是真正對我們益,祂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

這實在是一種母性的展現,換言之,我們的上帝不是只有很強的男性特質,透過這樣的記載,我們看到的是上帝溫柔、體貼的一面;祂看重人的需要,看重人的欠缺,為我們預備,為我們安排,這的確是很特別的一種母性形象,如同母親的心,願意為著她的兒女付出一切。這,確實是我們的上帝!一位充滿疼愛的上帝!(2008.05.11)

2 則留言:

Pei-En 提到...

上帝柔性的展現,
不可預測性、保護、顧念每個個體的需要...,這些母性特質的展現,
有些可以預測,有些則可遇不可求,
母性給人這樣的感覺嗎?
浮動性強的母性??
或許是在這些浮動性背後仍有規則可尋,
如果有,愛是理由嗎?
愛同時是母性也是父性的展現,
嗯,父性與母性,愛的上帝。

Struggle‧Beyond 提到...

謝謝!果然女性的回應更切合題要!上帝的意念,人雖無法參透,卻不意味著是死硬的宿命論安排!上帝的母性,正清楚的在我們叛逆的性格上展現;唯有柔性的母愛,方能挽回頑固如石的驕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