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最後的住家


「你最近好像對學校很不滿喔!」
一位大學時期的學妹在電話中如此問道。

有嗎?我有對學校不滿嗎?
我只是對一些問題提出比較深切的關懷罷了!

「可是,看起來台神好像真的問題不少!」
問題不少...糟糕,我真的給人家這種感覺嗎?
好吧,我試著談談我對台神的認識好了。

作為一間台灣的神學院,
她已經有著先天上的不足:教育部不承認!
有人說,這無所謂啊,
反正之後是要到教會去的,
有沒有教育部承認有差別嗎?

我真的要說:有!差別極大!
教育部的承認不僅意味著學術單位的位置,
也代表著各項資源的提供與補助,
簡言之,就是我們的訓練環境相對簡陋。
我們既沒有辦法擁有足夠的師資來源,
也沒有辦法獲得相關經費的挹注。
除非我們打定主意,死守圍牆,
否則這扇門開的越慢,教會就離社會越遠!

其次,教會文化的牽絆也是問題之一;
台灣長老教會的百年歷史看似輝煌,
卻隱含著許多人事權力的糾葛,
使得原本應為教授治校的高等學府,
淪為教會政治下的角力鬥場。
尤其,神學院與教會間的特殊關係,
使得這種角力逐漸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讓神學院辦起學來綁手綁腳。

當然,我們沒有時間一一探討問題的根源,
然而從上述兩個不同的面向來看,
神學院在台灣的生存本身就是一項神蹟!

「存在既已這麼艱辛,你為何還如此苛求台神?」
我想,神學院的訓練不是只有講道、探訪的技術訓練,
她最重要的還是神學人的養成,而這是需要典範的。
這個典範應該是對於群體信仰的造就能有所助益,
並引領學生在批判性與投入性的擺盪中成長的牧者。
這樣的牧者典範,台神似乎還在培育中...

不過,神學人的養成,除了這個典範外,
還要有足夠的基礎訓練,包括聖經、系統、歷史等,
且必須能整合這些不同的領域在牧會的實踐上,
畢竟,學術與牧養沒有辦法區隔,甚至不應該區隔,
因為一位牧師必須先是一位學者,
否則他如何能適切地預備講章,
如何能在關懷時清楚運用聖經話語?

而這方面的確是台神的強項,
至少來自不同宗派背景、不同學術養成環境的老師,
在左右光譜皆有、形式特色多元的神學訓練下,
台神很能呈現神學背後那種豐富的多樣性。
況且,台神所處的複雜教會環境,
也很能讓學生從中有所成長,雖然過程可能艱辛...

「講這麼多,到底台神值不值得去讀啦?」
如果你單純只想當一位牧師,
不希望有太多繁複的學術訓練,
或許靈糧神學院會是很好的選擇!
如果你希望信仰不要有太多的挑戰,
不要有任何可能摧殘你信念的威脅,
能在正統的神學系統下平靜學習者,
中華福音神學院應該是不錯的考慮!
而如果你不怕被拆毀,不怕被批判,
不怕面對衝突,不怕接受破碎,
那麼,台灣神學院絕對是你最後的住家!

4 則留言:

牽引‧跟隨 提到...

喔!台神招生文!
我決定了,請麻煩幫我聯絡牧師,謝謝!

Struggle‧Beyond 提到...

喔!這麼快?那我應該把這篇改為「勸敗文」,妳覺得如何?

一篇澄清的文章,竟變成招生文...好吧!不怕死的,就給他放馬過來!

Pei-En 提到...

牧者與學者的共存,
這不只是神學院的水準,更是一種特質,
越來越發現能愛神、愛人又愛書的人才適合當牧師,缺一都不夠。

牧者也不只是條件的堆砌,也是種見證。
訓練牧師是個不斷見識奇蹟的過程,
一堂課、一席話,是盡了我們的力也同樣是上帝動工。

神學院也是如此,這不是一間人能建立的學校,上帝用祂的方式讓人學習,
有風也好,沒有風也自在,
我還是喜歡小草不喜歡落葉。

Struggle‧Beyond 提到...

的確,小草有小草的味道,
我特別喜歡他無懼的扎根...
好!就勇敢的當枝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