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4日 星期日

園主的悲歌



馬可福音12:1-12

為什麼我們的閱讀會習慣性地找尋壞人?在《巫婆一定得死》這本書中,作者透過《白雪公主》等經典故事的分析指出,讀者尋找壞人的理由往往是為了確定正義是否被彰顯,亦即當讀者努力確認壞人時,他其實是期待著正義伸張的過程能平復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委屈。

然而,如果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自己竟是那壞人時,你會怎麼辦?或許有人認為這是社會層面的問題,但在信仰的真實體驗裡,果真不曾發生嗎?我們回頭想想,耶穌的這段葡萄園比喻,誰是壞人?

假使,葡萄園的園主被比喻為上帝,奴僕比喻為先知,兒子比喻基督,那麼那位將葡萄園園主的僕人、甚至他的兒子殺死的園戶應該就是壞人,而這壞人到底是誰?那些祭司長、文士或長老嗎?從12節來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這些祭司長、文士、長老因著瞭解比喻所指的對象,忿忿地離開了。換言之,壞人所指涉的應該就是祭司長、文士和長老,是這些人將耶穌釘上十字架的,是嗎?

若從整本馬可福音來看,可能不只!根據15章的記載,是百姓要求彼拉多將耶穌釘十架的,這意味著表面上的壞人是祭司長、文士和長老,實際上則包括以色列百姓都算是壞人,只是他們不自覺。

不過,兩千年後的我們,既沒有殺害過上帝僕人,也沒有逼迫過耶穌,應該與比喻中的壞人沒關係吧?對忙碌的我們來說,每個禮拜都固定來聚會,也努力參與事奉,已經相當不容易了,畢竟我們的前途、未來,若沒有自己掌握,會從天上掉下來嗎?因此,我們只是為自己多爭取一點私有空間而已,不算壞吧!

真是這樣嗎?為自己爭取一點私有空間是合理的範圍嗎?那麼比喻中的園戶同樣為了自己爭取私有空間為何錯了?因為葡萄園不是他們的,不是嗎?反觀我們呢?我們雖然沒有親手殺死先知,也沒有親手將耶穌釘在十架上,可是當我們在屬於上帝的世界裡為自己掙得空間時,我們已經形同將上帝趕出去了!換句話說,我們正是耶穌比喻中的那位園戶,不願意交還原屬於上帝的主權,更不准許祂干涉我們的生活!

你看我們生存的環境,不就是上帝主權下的葡萄園嗎?在這裡,我們有溫暖的家庭、有感情的互動,還有發展的空間,這一切我們都感到理所當然,但也因為如此,我們忘了恩典這回事!我們忘了早上可以起床是恩典,可以走路上班是恩典,下雨出日是恩典,甚至桌上的一粒米,都是上帝恩典的賞賜。

我們拒絕上帝,想要靠自己的力量獲得生存,通過經濟、政治、社會制度—如同總統大選拼經濟、拼安定的口號,來建立理想的生活環境。當然,經濟、安定都是一種需求,可是不要忘了,這是上帝的葡萄園,不是國民黨的國家,也不是民進黨的國家,是上帝掌權的國家!我們不是要去求國民黨給我們好的經濟,也不是去求民進黨給我們安定的社會,乃是單單求上帝的憐憫!即便我們有很大的自由來過我們想要過的日子,然而上帝也有很大的自由來決定我們的未來!

注意第九節怎麼說?祂會將葡萄園轉給別人!這很嚴重喔!若沒有活出應有的樣式,我們恐怕會失去住在葡萄園的機會。就如掃羅王輕看上帝的揀選,導致上帝真的將祂的聖神收回來,另外設立大衛為王。而當大衛同樣犯罪後,他則向上帝作了一個很重要的懺悔禱告:上帝啊!求你不要收回你的聖神!因為他親眼看見上帝對掃羅的作為!這是極為要緊的提醒:既是恩典,就不是理所當然!

祂可以將恩典賞賜給我們,也可以將恩典收回。在歐洲,有很多禮拜堂是可以坐幾千人的,但是現在剩十幾個人聚會。如果上帝可以將這些教會的燈台收回,祂當然也可以將我們個人的燈台收回。可能我們很難想像上帝會棄絕這些大禮拜堂,不過你知道所羅門的聖殿、希律的聖殿,上帝都曾棄絕嗎?你怎麼能這麼有把握,認為上帝永遠不離開你?有人或許認為現在是恩典的時代,上帝不會這樣做,若這樣,啟示錄的七個教會現在在哪裡?他們原本都是上帝非常祝福的教會,結果現在呢?上帝的確會將葡萄園轉讓的!盼望我們再一次思考,我們是用怎麼樣的心態住在上帝的葡萄園裡,並藉此重拾那起初的愛心。(2008.02.2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