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愛上了敗犬!拜YouTube所賜,我們每週總會撥出一段時間來感受一下台灣的脈動。雖然劇情與諸多日劇有高度雷同,但戲裡的台灣味卻仍對遠在非洲的我們有強烈吸引力!
由於這幾集的劇情環繞著盧卡斯與宋允浩的情敵之爭,以及單無雙在感情上兩難的抉擇,於是珮恩問了我一個雞首與牛後的問題:雞首,就像盧卡斯在佳佳面前所展現的那樣,非常風度翩翩、器宇非凡,而牛後,則是在單無雙面前所表現的大孩子樣,即便有著些許成熟男人的味道,但與宋允浩一比,終究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成語說,寧為雞首,不為牛後(應該是這樣說的吧?來南非後,中文實在退化不少)。
珮恩問我,盧卡斯若選擇佳佳,以他的經歷、成熟度,絕對是同年齡之最,也是眾人目光的焦點,但為何偏偏要站在單無雙旁邊,甚至硬是與宋允浩比,搞得自己非常的窘?
我不知道。
說真的,這問題很難。來南非前,有人問我,為何你要繼續唸書?你在教會明明待的好好的,為何偏偏要去擠那個小門?就算你拿到了博士又如何?況且你還不能直接攻博士,還必須再拿一次碩士,搞得這麼辛苦,為的是什麼?
是啊!為得是什麼?還記得當年在神學院,無意間聽到一句小抱怨:這些學生不值得我這樣的老師投入!這位剛從國外知名大學回來的老師,認為自己受的訓練在此根本沒有發揮餘地,實在大材小用,故而屢次求去。
博士,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光環,是一位身份,甚至是一個位置!因此,擠進了牛後,當然就是往前頭爬囉!(這是否成為另一種雞首呢?)
然而,這真是我要的嗎?我是為了有個位置而去擠那個小門嗎?不!對我來說,情況剛剛好相反,博士不是小門,那是通往小門的入口,真正的小門是教會!你以為馬偕、巴克禮等,為何能在台灣留下這麼美的腳蹤?除了他們願意投入的心外,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著相當的裝備,卻願意放下!所以,他們清楚該往哪裡走!換言之,這些曾努力掙扎於牛後的人,並沒有因為有了位置,而汲汲營營地爬向前頭,他們反倒往需要的方向走!
上個禮拜天,講員--Iain恰好曾在台灣作過兩年博士後研究,雖然當時他著重的是梅花的研究(他的博士主科是園藝,不過也具備了神學的訓練,他打算再拿一個神學博士),但對於台灣教會卻有深刻的觀察。他發現,台灣教會逐漸沒有自己的位置,新加坡、美國、韓國,能夠拿來增長的,就是好的方向(像極了老鄧說過的:無論黑貓、白貓,能夠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他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台灣教會到底該往哪去?我搖搖頭,苦笑…
雞首?牛後?各有各的立場,然而,就現階段的我來說,我選擇牛後,因為我知道我的方向!
4 則留言:
taiwan's good tv, broadcast to Malaysia, impact on many chinese charismatic churches...
這句話出自《戰國策‧韓策一》,原文是"寧為雞口,不為牛後."意思是寧願作小而潔的雞嘴,不願做大而臭的牛屁股.不過你的語用沒錯,就是指寧願在小地方當老大,不願在大局裡當殿後的.
看到你這篇,好像是當年"唸"過我讀書重要的一席話,加油!不論選擇哪個位置,願上帝讓我們有勇氣走下去!
有了位子,不僅嚷嚷著不坐了,且又不讓別人來佔她/他的位子,甚至還大聲斥責別人「這裡已經沒妳/你的位子」。
這已經不是「雞首、牛後」的問題,這是「佔著茅坑不拉屎」的問題!
我們這兒的畢業講道壓力是輕很多,沒有老師公開講評,老師跟同學都只寫在單子上交給牧育部,看來我們這輩子是遇不到「有人對你的講道講真話」的經典時刻了!
張貼留言